微网都市网 > 新闻 >

中国在境外设站监测“海震”防范海啸(2)

2019-12-27 11:21 来源:新京报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:

  在防范地震海啸方面,全球各国尤其是地震频发的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。陈介绍,目前来看,相对长期的措施是在有可能受到海啸侵袭的地方做好城市规划,而短期举措则主要是预警。

  在国外,美国1949年在夏威夷成立了一个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,海啸发生后,能在海浪到达岸边前,提前几个小时对陆地地区发出预警。日本也已经拥有较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,并采取了在海边设防浪墙等措施。

  据陈介绍,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较重的国家,但除了台湾岛东海岸及海南岛,历史上遭受地震海啸灾害记录较少。原因是我国近海域(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及台湾海峡)海水较浅,大部分海域地震产生本地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,只有在南海和东海的个别地方发生特大地震才有可能产生海啸。

  同时,我国近海大陆坡较长,海啸来临时很快触及海底消耗大量能量,加上我国近海有大量岛礁作屏障的阻挡,地震海啸不容易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。

  虽然我国发生本地海啸的可能性较小,但仍具有遭受海啸灾害的风险。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实施,也日益重视对海域地震的研究和灾害防范工作,包括海域地震监测、海啸预警等方面。“我国为了防范海啸灾害,在海边建了很多验潮站观测海水起伏,首先设防的是东南沿海。目前,我国正广泛开展国际合作,在境外设置了40多个台站监测海上地震活动,包括我国支援印尼布置的11个地震台站,目前仍然在运行。”

  ■ 讲述

  “巨大灾害都发生在人们淡忘之时”

  “那是一个凌晨,下着雨,机场到处都是难民。我们到现场一看,城市里满目疮痍,尸体堆在一起。”曾参与2004年印度洋海啸救援的张晓东,至今记得抵达印尼时的震撼,“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味道,几层口罩都遮不住。”

  但当他到达海岸边,却发现“海滩上干干净净的”,后来听当地人说才得知,海水把房子的废墟都冲到了市中心,把整个城市向内推了三四公里,海水还倒灌进河流入海口,把河岸边的建筑也“洗刷一空”。

  张晓东回忆,到达后,救援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大的运输设备。后来是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找到一个运输机,才把救援设备运送进去。还有国家提供直升机,把被海啸围困在山里的人接出来,完成伤员转运工作。

  他介绍,灾害发生后,全球有数十支来自各国的救援队赴当地,由联合国救援中心指挥协调,开展救援行动。“那么大的灾害,是无法靠单个国家来完成救援的,还是要靠国际力量。”

  张晓东认为,此次印度洋海啸的经验教训,对我们以后应对大的灾害有重要意义。

  “忧患意识太重要了,因为这种大灾害的间隔太长了,过去之后就忘了。巨大灾害都是发生在当人们把这件事忘记的时候。”张晓东说,尤其是需要政府部门投入,有切实手段提前部署,做好抗震防灾救灾的工作。此外,广大公众要树立意识,从小就要开始进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、演练。“应当开展经常性的防灾知识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防灾科学素养,增强防灾减灾意识,才能有效防范。”
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ahwds.cn/news/2019/1227/4496.html

责任编辑:(abiba

资讯标签: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