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网都市网 > 科技 >

给大脑“充电”前,先得确定“硬件”是否匹配(2)

2020-06-18 15:31 来源:科技日报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:

  “我们招募了一组健康年轻人参与研究,采用功能核磁共振影像计算他们的大脑功能偏侧化,即大脑在社会认知活动中左右侧颞顶联合(TPJ)的激活不对称性,同时采集了参与者在左侧颞顶联合刺激、右侧颞顶联合刺激和虚假刺激3种条件下的社会认知功能任务成绩。”杨立状说。

  研究结果显示,对于一些人而言,电刺激是“蜜糖”,会让他们的任务成绩显著提高;而对于另一些人,电刺激则是“砒霜”,会降低他们的任务成绩。

  如果刺激效果仅仅是两种:积极作用和没有作用,那么这项技术还是安全的。可是如果刺激效应还包含消极作用,甚至副作用,那么人们就该三思而后行了。

  “然而,很多研究者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。”杨立状说,学术文献中充斥着积极作用的证据;大众媒体也在推波助澜,大肆渲染电刺激的作用;很多没有研究资质的公司,在销售经颅电刺激技术的相关治疗方案;人们甚至可以在网上找到专门的网站,学习如何动手DIY经颅电刺激设备。

  2014年,神经科学权威期刊 《神经元》上刊登了一篇文章,呼吁研究界重视经颅电刺激的潜在滥用和伦理风险。不论是研究者、商业机构,还是个人,都应认识到:汝之蜜糖,或许是彼之砒霜,在使用新技术时,风险评估永远是首先要做的事情。

  “我们认为,刺激前筛查能够事先评估个体是否适合接受经颅电刺激,是经颅电刺激应用标准化的必要一环。”杨立状说。(记者 马爱平)
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ahwds.cn/tech/2020/0618/8113.html

责任编辑:(abiba

资讯标签:

分享到